我的部落格架構其實很久沒有大幅改動過了,hexo 現在已經出到 v6,v7 正在 beta,而我的部落格還停留在 hexo3。
最近想說剛好比較有空,就趁機找時間翻新部落格,順便運用了 chatGPT 來當小助手。
這次做的改動有:
- Hexo 升級版本
- 修改 syntax highlight
- 深色模式
- 自動翻譯(重點)
我的部落格架構其實很久沒有大幅改動過了,hexo 現在已經出到 v6,v7 正在 beta,而我的部落格還停留在 hexo3。
最近想說剛好比較有空,就趁機找時間翻新部落格,順便運用了 chatGPT 來當小助手。
這次做的改動有:
前陣子看到了這個寫得很棒又很漂亮的教學:Regular Expressions for Regular Folk,再加上之前一直沒有在自己的課程裡面教到 Reglar Expresioon,可是這在開發上又滿常見,於是決定寫一篇文章簡單講一下這個主題。
因此呢,這篇是給完全不懂這是什麼的初學者看的,所以會講得滿淺的,會帶到的例子應該也都是相對簡單的東西,模式也比較固定,需要考慮的邊界條件少很多,學習起來我認為也會比較容易。
好,接下來就開始吧!
先稍微介紹一下什麼是 Online Judge(底下簡稱 OJ)系統,簡單來說就是像 leetcode 那樣啦,可以送出程式碼解題,然後讓系統去批改,並且得到最後的結果。底下是 leetcode 的截圖:
在 leetcode 流行以前,最知名的 OJ 大概就是 UVa Online Judge,俗稱 ACM,而台灣的話應該就是 ZeroJudge 比較有名。
如果剛好有需求,想要自己架一個 OJ 的話,該怎麼辦呢?
一直以來我都很推薦一門課叫做 CS50,原因是又深又廣,而且教得深入淺出,作業又紮實,是很棒的一堂課。
而今天要介紹的這門課,我會形容它是「電腦底層版的 CS50」。
From Nand to Tetris 由兩位教授 Shimon Schocken 與 Noam Nisan 開設,與 CS50 一樣,一開始都是大學的課程,後來才轉為線上課程,在官網上這堂課還有一個副標題:「Building a Modern Computer From First Principles」,沒錯,要建一台電腦出來。
這堂課分為兩個部分,Part1 是 From Nand To HACK,Nand 是一個邏輯閘的名稱,就像 Or、And、Xor 這些也都是邏輯閘。而 HACK 是在 Part1 最後會建造出來的電腦。因此 Part1 就是帶你從最基本的邏輯閘開始,一步步把一台電腦建立出來,所以是很偏向硬體的部分。
Part2 則是 From HACK To Tetris,以電腦為基礎往軟體去延伸,會介紹到 Compiler 與作業系統等等的軟體。
大約在一年前的時候,我把 Blog 直接放在 GitHub Issues 上面。雖然說台灣很少人這樣做,但有許多中國的開發者都利用這個方式來架 Blog。
那時我會想採用 GitHub Issues 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方便。
總結以上,當時選擇了 GitHub Issues。
但最近發現一個很大的問題,當初沒有注意到,那就是 GitHub Issues 的 SEO 極差。你直接拿 Issue 的標題去 Google 搜尋,還不一定能搜得到。
因為這問題挺大的,所以最後還是搬回了 Hexo。
在兩年前其實我就已經搬過一次家了,從 Logdown 搬到 Hexo 去。但那時我沒有繼續使用 Hexo,因為我覺得那個部落格的版面不太好看。
而這次重新搬回來,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看到了 Askie Lin 的部落格,我看到的時候驚為天人,想說:「哇,這部落格也做得太漂亮了吧!」,後來得知是使用現成的主題 Minos 來改的,於是我就想說可以換成這個主題試試看。
今天經過一整天的調整,自己修了滿多東西,試著把這個版型修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發現還滿順利的。可能是因為原本的 code 就寫得不錯,基本上修起來沒有太大問題,改了一下字體大小以及分類跟文章列表顯示的樣子,其他都沒什麼動。
沒什麼意外的話,以後就決定在這邊紮根了,原本 GitHub 那邊就當作備份文章的地方好了。
Hexo 萬歲,Minos 萬歲 🎉
前幾天的時候我在 Medium 上發了這篇文:Medium 中文寫作者追蹤人數排名與不專業數據分析,內文是我用 Node.js 寫了一個簡單的 Medium 爬蟲之後整理出來的數據。
在原本那篇文章裡面有簡單提到爬蟲的資料來源,但是對技術的部分沒有太多著墨。事實上,在寫 Medium 爬蟲的時候其實踩了一些坑,與其教大家寫一個 Medium 爬蟲,不如讓大家跟我一起走過這些坑,盡可能地還原我當初在寫這個爬蟲時碰到的障礙以及解決方法,我覺得這樣會更有趣一點。
因此,這篇就是用來記錄我寫這個 Medium 爬蟲的經過,其中也會有點教學的成份在,所以看完之後你應該也能夠寫出一個類似的爬蟲,或至少你看到 source code 的時候不會一頭霧水。
雖然說最後寫出來的是這個跟使用者資料有關的爬蟲,但我一開始其實是先從文章列表開始的,因為那時候剛好有一個需求,想要把自己的文章全部爬下來。
會有這個需求是因為 Medium 內建的功能其實滿爛的,你很難找到一個作者 po 過的所有文章,或者是說很難一目瞭然。所以早期的文章除了透過 Google 以外,是很難被找到的。
所以我後來就手動做了一個文章的索引,自己整理了以前發過的所有文章。但是身為工程師,這明明就是一件可以寫程式來做的事啊!所以想嘗試看看能不能先寫一個文章列表的爬蟲。
前陣子我為了幫自己的學生們更熟悉 HTTP 以及 API 的串接,寫出了一個小遊戲:Lidemy HTTP Challenge,需要根據每一關的說明取得正確的 token,一共有十五關,前十關基本,後五關進階。
經過了一些朋友的測試之後,慢慢調整、改善,最後讓學生測試發現反應都不錯,於是就在前端社群正式對外公開這個遊戲,讓大家也能一起參與。
如果你還沒玩過,那強烈建議你不要看這篇文章,因為這篇文章會破壞你遊玩的興致(大概就跟電影爆雷一樣)。建議可以先去玩一下,等全破了再回來看這篇文章,會得到一些不同的收穫。
接下來我會講一下這個遊戲誕生的歷程以及每個關卡的設計。
最近又開始了自己的教學計畫,第一期的時候寫了這篇:利用 Github Classroom 加 Travis CI 打造改作業系統,第二期寫了這篇:AWS Lambda + GitHub API + Google Sheet = 自動化簽到系統,都是利用現成工具來快速湊出符合自己需求的系統。
而第三期開始前我希望課程能有個討論區,讓學生們可以在上面很方便地問問題。一直以來都是用 Slack,但 Slack 最大的缺點就是免費版會吃訊息,很多不錯的資訊被洗掉就覺得滿可惜的,希望能有個論壇或是討論區之類的地方會比較好。
在兩年前我也寫過一篇:自架論壇的解決方案:flarum, github issue, nodeBB, discourse,研究了幾套方案,最後選擇 GitHub Issue。因為最簡單、最方便,但最大的缺點是學生好像不太習慣,因為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其實都不像是個論壇。
在兩年前我寫了這篇一個資淺工程師年末的自我省視,內文主要是檢視自己那年學到的東西以及抒發心得感想,並提出一些對於自己職涯發展上的疑問。
標題之所以是打「資淺」工程師,是因為那時覺得連資深的邊都沾不上,所以用了資淺這個字來形容自己。
兩年過去了,職稱從工程師變成資深工程師,甚至還再往上變成了 Front-end Team Lead。雖然職稱本來就不代表一切,但我認為它至少「代表著什麼」,你到了那個位子就必須負起責任,如果覺得自己能力未及,就必須盡力去追趕,直到自己能擔起那個責任為止。
這篇會先回顧我這兩年來的發展,最後再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感想。
在這之前一樣先預祝各位讀者新年快樂!